COD(化学需氧量)是衡量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核心指标,COD快速检测包凭借“操作简便、检测迅速、成本可控”的优势,成为应急监测、现场筛查及基层检测的主流工具。其核心技术原理围绕“氧化-定量”构建,主流类型包括重铬酸钾消解法、高锰酸钾消解法及快速催化消解法,不同原理在检测速度、抗干扰性等方面差异显著,需结合场景精准选择。
核心技术原理一:重铬酸钾消解法——国标对标型。该类检测包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,在硫酸介质与银盐催化剂作用下,于165℃密闭环境中消解20分钟,有机物被氧化为CO₂和H₂O,过量重铬酸钾通过亚铁灵指示剂滴定或比色法定量,进而推算COD值。其优势在于与国标GB 11914-1989原理一致,检测结果准确性高,COD测定范围50-1000mg/L,适合作为检测的辅助手段,尤其适用于工业废水等复杂水体的精准检测。
核心技术原理二:高锰酸钾消解法——轻污染水体专用型。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,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快速氧化水体中有机物,通过测定高锰酸钾的消耗量计算COD(常标注为COD)。该原理消解温度低(100℃以下)、时间短(10分钟内),
COD快速检测包结构简单,无需复杂加热设备。但高锰酸钾氧化性弱于重铬酸钾,无法氧化难降解有机物,适合饮用水、地表水等轻污染水体的快速筛查,测定范围通常为0-100mg/L。

核心技术原理三:快速催化消解法——应急监测优先型。通过添加高效复合催化剂(如铜盐、钴盐),强化氧化剂(多为重铬酸钾改良体系)的氧化能力,使消解温度降至120-140℃,消解时间缩短至5-15分钟,结合比色卡或便携式光度计实现快速读数。该原理平衡了检测速度与准确性,部分检测包还具备抗氯离子干扰设计(可耐受1000mg/L以下氯离子),适合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,能在30分钟内完成从取样到出结果的全流程。
适用性对比:场景匹配决定选择逻辑。从精度需求看,重铬酸钾型检测包误差≤±5%,适合工业废水排放口监测及数据上报;高锰酸钾型误差±10%左右,多用于环境巡查中的初步筛查。从干扰适应性看,含氯离子高的海水或化工废水,优先选抗干扰改良型重铬酸钾检测包;不含重金属的生活污水,三种类型均可适用。从操作成本看,高锰酸钾型单价约2-5元/次,快速催化型因催化剂成本稍高(5-10元/次),但综合效率优势明显。
使用注意事项:保障数据可靠的关键。不同原理检测包不可混用数据,需明确标注测定方法;高浓度废水(COD>1000mg/L)需按比例稀释后检测,避免氧化剂耗尽导致结果偏低;检测后废液需集中收集处理,不可随意倾倒。COD快速检测包的技术迭代始终围绕“更快、更准、更便捷”,其多样化原理设计为不同场景提供了精准适配方案,既满足了基层监测的效率需求,又为污染防控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。